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8日-星期二
【核心提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中國共產黨面對新的歷史使命、歷史任務、奮斗目標作出的重大判斷和鄭重宣告,標志著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華民族將迎來實現偉大復興的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時代觀,表明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和清醒認識。
深度解讀黨的十九大報告
一、樹立正確時代觀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自覺
時代觀是人們對所處時代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時代劃分的依據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人類社會生產力水平決定著時代的性質。
馬克思按照勞動資料或勞動工具的標準,把人類社會發展劃分為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大機器時代,對所處資本主義時代進行了深刻分析,進而揭示出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
馬克思和恩格斯既熱情地贊美了資本主義時代生產力發展,“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同時又對資本主義時代的丑惡給予無情揭露和批判:“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資本主義時代及其特點、規律、矛盾進行準確判斷和深刻分析,揭示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成就了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真理的巨大力量和歷史地位。
“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思想是行動的綱領,正確的時代觀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思想理論和方針政策的重要基礎、確定戰略規劃和目標任務的重要依據。
馬克思和恩格斯根據所處時代的性質和特征,確定自己的任務和奮斗目標,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人類的解放即勞動階級的解放,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主題和馬克思主義者的歷史使命。
政黨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對時代觀的認同度,決定這個政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行動力。恩格斯認為:“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馬克思主義只能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這些論述充分說明,任何一種理論都是時代的產物,任何一種思想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馬克思主義時代觀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內容,用正確的時代觀反映真實的客觀實踐是無產階級政黨一貫的追求。
馬克思主義時代觀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對于無產階級政黨考察時代的背景和條件,認清時代的本質和特征,把握時代的主題和規律,分析時代變革的原因和發展趨勢,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毛澤東同志在1936年12月指出:“在無產階級已經走上政治舞臺的時代,中國革命戰爭的領導責任,就不得不落在中國共產黨的肩上”;在1940年7月指出:“現在國難日深,世界形勢大變,中華民族的興亡,我們要負起極大的責任來。我們一定要戰勝日本帝國主義,我們一定要把中國造成獨立、自由、民主的共和國”;在1956年11月指出:“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毛澤東同志對中國社會所處時代、中國革命所處方位的清醒認識,對現實環境、主要矛盾、目標任務的深刻分析,為中國革命指明了前進方向。馬克思主義時代觀為中國共產黨科學判斷和深刻分析所處時代的特征、內涵提供了基本方法、基本立場、基本視角和基本觀點。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學習、運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最偉大探索、最成功實踐,這些思想結晶和理論成果貫穿著鮮明的時代性,是時代的產物。
二、時代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標志
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和人類社會的精華,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深蘊其中的時代觀是新思想的立論基礎、核心內容,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一貫堅持和靈活運用,也是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清醒認識。
習近平的時代觀有著強烈的責任意識。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時代呼喚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責任,就是對民族的責任、對人民的責任、對黨的責任,是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是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這種責任意識貫穿全部思想、關照整個時代、關注當今人類,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懷、對時代發展的深刻思考、對人類命運的深遠構想,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高貴品格。
習近平的時代觀有著強烈的使命意識。
中華民族自古便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文化使命。使命天成,與生俱來,與時同進。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莊嚴使命感的無產階級政黨,從誕生起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把為人民謀幸福、為人類謀解放作為不變的初心和永恒的使命,抱負在胸、使命在肩,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在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過程中譜寫了一首首驚天撼地、感天動地的壯歌,這是使命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一定要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把我們的黨建設好,團結全體中華兒女把我們國家建設好,把我們民族發展好,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任務要有新擔當,實現偉大復興是天降之大任、民族之夙愿,中國共產黨人責無旁貸、義無反顧。以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勝利完成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賦予的各項任務而不懈奮斗,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自覺。
習近平的時代觀有著強烈的問題意識。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以及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人類社會發展史的宏大坐標中準確判斷出當今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和時代方向,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這“三個意味著”表明了中華民族“站起來”時代、“富起來”時代、“強起來”時代的顯著特征,從更深層次上揭示了這“三個時代”面臨的主要問題和要解決的主要矛盾,蘊含著對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世界社會主義向何處去等現實問題的系統回答,蘊含著對當代中國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對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提供什么借鑒、對人類社會作什么貢獻等重大問題的深沉思考。這“三個意味著”既充滿自信又直面現實問題、重大關切,既宏闊高遠又準確深邃,體現著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辯證思維和系統觀點,是習近平時代觀的重大意義之所在和豐富內涵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三個意味著”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出,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這“五個時代”的豐富內涵是對“三個意味著”重大意義的續論和深化,是解決當今中國一切問題乃至世界問題、人類問題的總方法,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智慧。
習近平的時代觀有著強烈的實踐意識。
當今世界正發生著千百年來未有之變局,當代中國正發生著深刻復雜的變革,全球化趨勢、多極化格局、信息化浪潮、大數據應用、互聯網經濟、多文化碰撞等正前所未有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改變著社會形態、發展走勢和世界格局。
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最偉大的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港澳工作取得新進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取得這些全方位、開創性成就,發生這些深層次、根本性變革的原因,在于確立了習近平同志這個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在于確定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
這個核心和這個思想,是在氣勢如虹、驚心動魄的偉大斗爭中形成的,是在豐富多彩、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中國的又一次生動實踐、再一次偉大飛躍,是對馬克思主義時代觀的進一步升華,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先進本色。
三、習近平的時代觀提出新的偉大任務、推動新的偉大實踐
認識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廓清時代是為了推動時代。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標準。馬克思主義時代觀需要指導實踐、推動社會變革,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豐富、完善、發展。
當今中國仍然處于世界大變局和歷史大調整的時代。
始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世界大調整,使西方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得到了先機,而一些社會主義國家錯失方向、坐失窗口、喪失機遇,有的劇變解體,有的低迷停滯。中國共產黨洞察世界風云、把握時代大勢,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使中國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煥發巨大生機和活力,極大地振奮和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
這個世界范圍內的大變局、大調整還在發生、暫無窮期,社會主義中國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推進,是中國共產黨人必須時刻思考的時代課題和必須回答的歷史命題,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不斷提出新的任務、推進新的實踐,在不斷前進中解決一切問題,在大變局、大調整中迎接風險挑戰、占據發展先機、掌握戰略主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引領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高潮,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站在了科學社會主義新的制高點上。
新思想的偉大在于對新實踐的強勁推進,是實踐的課題又是實踐的答題。
這個新思想系統性回答、創造性昭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道路、前進方向、發展主題、目標任務,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和豐富內涵,明確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變化和所處歷史階段的本質特征,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以及對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和制度安排。這些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四梁八柱”,緊跟時代、緊扣實踐、緊貼實際、緊隨大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原創性貢獻、實踐性檢驗、歷史性發展。
新思想不僅指引現實更指向未來,不僅指導實踐更謀劃長遠,對新的偉大征程進行了科學規劃和戰略安排,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實踐性。偉大時代因偉大思想而熠熠生輝,偉大實踐因偉大真理而生機蔥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蘊含的時代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顯示了中國共產黨時代觀的成熟。
“社會的發展到了今天的時代,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責任,已經歷史地落在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肩上”,80年前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的這句論述體現了他建立在時代觀基礎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今天這種情懷正被以習近平同志為代表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所繼承。
回顧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正是因為有了思想北斗的指引才取得斗爭的勝利和實踐的成功。思想在星空閃耀,腳步不會停滯,我們走過了千山萬水、攻克了千難萬險,但仍然在跋山涉水、爬坡過坎,行進在新征程上。我們解決了落后生產力的問題,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我們提前實現了解決溫飽、達到小康的目標,但又自加壓力、砥礪前行,提出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的戰略安排,中國共產黨人一直在賡續奮斗、接力奮進。
我們黨在偉大斗爭中鍛煉成長并且還將繼續進行新的偉大斗爭,在偉大工程中發展壯大并且還將繼續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在偉大事業中興旺發達并且還將繼續推進新的偉大事業,在實現偉大夢想進程中創造了奇跡并且還將最終實現偉大夢想,這“四個偉大”是新時代最光榮的任務、最宏偉的目標、最偉大的實踐、最壯麗的事業,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將毫不猶豫、從不懈怠、永不畏難,義無反顧地跑好偉大夢想賦予我們這一代的這一棒,這是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
新起點意味新征程,新使命要求新擔當,新時代呼喚新作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我們永遠不忘的初心、時刻牢記的使命。打鐵必須自身硬,長征路上強者勝,一個有著堅定理想信念、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的黨,一個執政智慧高超、本領高強、永葆先進性純潔性的黨,一個不斷加強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不斷增強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和領導力、號召力的黨,是新時代推進新征程的堅強領導力量,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奮斗,共同完成三大歷史任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偉大勝利、實現偉大夢想、創造美好生活,共同譜寫時代華章的政治保證。
學者心得
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馬建堂: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開篇,習近平同志就開宗明義地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他接著又總結過去5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得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專門闡釋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強調中國共產黨要始終成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中的堅強領導核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對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對歷史使命的自覺認識,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宏大的歷史視野、清醒的歷史認識,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創造性運用。
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馮?。?/strong>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改革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在理論上拓寬了新視野、作出了新概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體現在“八個明確”和“十四條堅持”上。“十四條堅持”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時俱進的豐富和拓展。
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陳揚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的艱辛探索,到鄧小平的成功開創,再到今天的堅持和發展,走過了60多年。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處在一個什么樣的歷史方位,需要我們加以審視,作出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判斷。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科學分析國際國內發展大勢,準確把握時代特征,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戰略判斷,對于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至關重要。這是我們黨制定下一步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前提。
?。ㄗ髡邌挝唬褐泄仓醒胄麄鞑?;來源:“八月里的陽光”微信公號,本文發表于河南日報)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